为什么还在写博客

2023-06-04 ⏳11.3分钟(4.5千字)

都 2023 年了,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怎么还在写博客?是的,我还在写博客。从注册域名 taoshu.in 开始,到现在己经两年多了。我的创作经历还能追溯到更久,因为之前主要在知乎创作。今天回顾一下过去两年的发展,也谈谈自己对博客创作的理解。

一点微小的工作

当前创作了一百六十多篇文章,多数是跟技术相关,涉及计算机、程序设计、互联网、Web 、Linux、Vim 等领域。以下是博客在各平台的统计数据。

Google Analytics 数据:

谷歌搜索后台数据:

用户来源分布:

用户来源分布

百度大约从 2022 年 12 月开始逐步索引我的内容,目前仅收录了 60 多篇文章。从上线到收录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虽迟但到。已经收录的连总量的一半都还不到。

用户浏览器分布情况:

用户来源分布

爬虫中除了各大搜索引擎外大部分都是 RSS 阅读平台。

用户地区分布情况:

用户地区分布

Google AdSense 从上线到现在总共获得大约 1500 港币收入。

应该说还处于创作的初级阶段,点击量和影响力都还很小。但各种数据表明,一切都在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在内容创作之外,我还不断打磨创作工具1,让自己创作起来更加顺手。我甚至将自己的技术栈做成了 SAAS 平台2,欢迎入驻。

以上就算是折腾两年所积累的一点点成就吧。一点微小的工作,惭愧。

现在说一说我对博客的理解。

写作本身就是目的

很多人,尤其是新人,往往把写作当成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触达用户。如果不能快速达到目的,就会感到挫败,然后博客大概率会烂尾。

我认为写作本身就是目的。学到的知识如果能写出来,说明有了初步的掌握;如果写出来别人还能看明白,那基本上算是完全掌握了。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所以我用写作来促进学习,用写作来检验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看,只要能写出来,目的就达到了。发不发表并非最重要的事。但如果发表了顺便还能帮到别人,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不会特别关注阅读量,更不会因为读的人少就感到挫败。

另外,我还把博客当成一种公开的学习笔记。平时我会看很多内容,遇到好的网页看过后不会立即关闭。我之前试过用印象笔记等平台的剪辑功能。但剪了很多却鲜少整理,其实跟没剪一样。所以我现在做法是等攒够一波,将内容整理成文,在文中给出相关引用链接,发布之后就关闭这批网页。等用的时候可以打开博客,按图索骥。所以说如果我的博客至少会有一个读者,那就是我自己。这是以写带学的另一层含义。

文字是内容之母

有人会说文字的时代早就结束了。不要说纯文字,就连图文时代都结束了。现在是妥妥的视频时代,谁还会看长篇的文字呢?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少了一个定语。应该说在大众娱乐领域,文字的时代结束了。在严肃的学习领域,文字的地位无可撼动。就连做纯娱乐的短视频,也还是得策划剧情、撰写剧本、设计台词等等。文字永不过时,而且永远是 C 位。

那为什说文字在 C 位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文字几乎是人人都掌握的最容易的信息加工手段。记录或者表达有很多方式。可以绘画,可以录音,可以做视频,可以做幻灯片等等。有人会问最简单的不是录音吗?并不是。因为录音也需要剪辑,有时候还需要转成文字。这些得使用专门的软件或设备,普通人并不掌握这些技能。视频剪辑就更不用说了。而多数人都会写字,大家也都学过记叙文、议论文这些基础的文体。写出来之后也可以随便修改。拼音输入法也非常普及且易用。所以说文字是门槛最低的创作手段。

其次,文字是抽像的符号,表达能力远超其他形式。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有些影视作品需要加上旁白才能准确表达意思,这是镜头语言的局限造成的。文字发明时间最早,技术载体也最落后。这必然导致文字非常抽象。但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抽象的,甚至反直觉。我们不能仅仅靠直观感受去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要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总结等抽象能力,这就得使用文字。

退一万步,你不同意我的所有观点,那总不能反对拍视频需要剧本吧。为了做短视频,也得把文字功底练好!而我现在的创作也正是为以后做视频内容积累素材。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既然文字是核心,那就没有必要自建博客了吧。非也。国内固然有不少内容平台,但普遍都有不少缺点。比如说内容审查。

这里说的审查不是说禁止发布违法乱纪的内容,独立博客也不能发这样的内容。我想说的审查是平台为了生存而做的自我阉割

不光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实行内容审查。但我国的问题是规则不透明,让你猜。同样的内容,今天能说,明天可能就不能说了。最经典的莫过于 B 站上的一键三连。平台为了生存,只能不断降低下审查下限。看见胳膊就想到大腿,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这种处置方式逼迫创作者进行自我审查。能写或者能碰的内容非常少,久而久之大家的思想就都集中到某些共同的方面。国内文化界娱乐至死的现象应该也是源于此。

有了独立博客就不用理会这些束缚。大家的思绪可以恣意徜徉,而不需担心会触到哪位权贵的逆鳞。也不用怕那天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封号。

这部分也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备案

因为自由,所以思想之花才有可能绽放

采花成蜜为谁甜

平台的另一个问题是两头吃,一头吃用户,一头啃作者。我最早在知乎创作,到现在已经达到九级,关注者超过两万,也创作过万赞、几十万阅读的内容,但几年下来的收益竟不及一个新博客的广告收入。

对平台来说,他获得了垄断地位,可以给你的内容带来流量,可以给你带来粉丝。但另一方面,你创作的内容又为平台留住更多的用户,进而强化他们的垄断地位。平台再像征性地给你一点激励,这就是创作者与平台的关系。内容的大部分价值都被平台拿走了。

这像极了蜜蜂跟蜂农的关系。看似蜂农给蜜峰提供了蜂箱,但采得的蜂蜜却尽归蜂农所有。

独立博客虽然起量很艰难,流量却是自己的,无须看平台脸色。但考虑到创业确实艰难,一种合理的办法是前期在平台创作积累人气,中期开始向自己的博客引流。我就是从知乎切换到独立站的。早期流量都来自知乎,现在这部分占比已经很少了。

人配衣服马配鞍

独立站另外一个好处是作者可以精准控制排版样式。比如我放弃知乎的直接原因就是知乎不支持输入 Emoji 表情。当时在翻译Emoji的奥秘,发现不支持,只好建站。

除了字符,独立站的玩法有太多太多。比如可以订制字体。本站用霞鹜文楷,很多读者都说不错。再比如我通过 water.css 为网站添加了自动夜间模式,方便读者晚上阅读。其他诸如超链接、脚注、表格、数学公式、SVG 图片等基础功能就更不必说了。

但要说我最得意的功能,那一定得讲讲在 Markdown 嵌入原生 HTML/CSS/JavaScript 这个功能。简单来说 Markdown 也是一种 HTML,我们可以直接写原生 HTML 标记,还可以通过 CSS 来控制样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三只小鸟按钮这篇文章。虽说是转载,但我用原生 HTML+CSS 复刻了文中的按钮,读者可以直接在文章内体验效果,自己非常满意。至于 JavaScript 也不在话下。我在SVG 转 PNG 图片嵌入 JavaScript + HTML,读者可以直接在文章内上传 SVG 图片然后转换成 PNG 图片。整个过程都在浏览器端完成,不需要经过服务器。

除了可以灵活控制显示内容和样式,我的博客还有一个王炸,那就是自动同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本地的文件夹跟服务器的目录对应好。然后我在自己电脑本地随便添加或者修改 Markdown 文件,保存到对应的文件夹后系统会自动发布到服务器。有了这套工具,我几乎感觉不到博客的存在。我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在写博客。创作和修改便没什么负担,自然比在其他平台要高产。

上面的这些功能若非是独立站,想都不要想。

路漫漫而其修远

但不论外表多么亮丽,内核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优质的内容。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也是孤独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能穿越回十年前,我希望在那时就开始写作。时光不可能倒流,唯一能做就是日拱一卒,坚持不懈,希望十年之后不要有同样的遗憾。

谨以此文纪念博客上线两周年。


2023年6月10日收到北野同好的来信,见解独到,分享给大家:

我之前有思考过 短视频盛行的今天,连短推文的类似Twitter、微博等都不在流行了,网民都跑去刷短视频了,长博文的博客还有生存空间吗?有一天突然灵机一动,在我们做软件时,有一个挖需求的步骤,这一步最开始的工作是定位好用户群体,然后才有接下来的步骤(需求分析、开发计划、开发、测试、部署等),由此我想到,博客的用户群体到底是谁呢?换句话说,谁会看长博文的博客?更近一步,在短推文的Twitter、微博都没有盛行之前(短视频更没有出来),谁时博客的常客呢?这部分常客发展到现在(短视频盛行时),还剩下多少呢?是否会继续成为常客呢?

我的直觉(我没有数据,也暂时没得办法搞到数据,就自能以己度人了,我就是博客时代走过来的,最早玩过51.com)是,久远之前的博客常客仍然对博客有很强烈的需求,这部分人群至始至终(推文时代、短视频时代)都没有脱离过长博文的博客,只是这方面的需求被日益发展的大平台所覆盖了,比如长文博客,微信公众号本质上就是一个长文分享的平台,换了个皮玩法不一样了而已,至于个人站点,以前有wordpress,现在的选择就很多了,静态网站生成器就一堆(比如hugo),可选择性比以前宽裕太多了,门槛也降的很低(比如我的个人网站alimy.me,hugo+github), 直觉告诉我,网个站的人数相比以前,应该是更多,消费博客的人群(长博文需求的人) 相比以前,应该也是稳中有升。当然这要看你和谁比了,如果博客常客群体与推文、短视频人群比,不管是群体发展速度、总量,都不是一个基数,没法比。但是我反过来比较,如果这么些年,推文、短视频都是没有的(架设压根就没演变出这种平台,一直是博客独霸),那如今的大量推文、短视频用户又有多少会是博客的用户呢?有多少会成为忠实常客呢?我想也不会太多。这些年博客的生产门槛是降下来不少,但是消费长博文确是有点门槛的,长博文蕴含了更多的思想,需要去思考,然后才会回味无穷有所收获,可以说长博文是很有营养的,但是有消费门槛。很大一部分群体,缺少一点能力或动力来消费长博文,说直白一点(有点不好意思哈),就是有很多知识水平还有限的全体,消费不起长博文,这个群体还不小,其中有很小部分群体是有潜力在以后的成长中有能消费也愿意或想消费。

如上所述,我简单的认为,长博文的博客,还是很有价值的,他的用户群体本来就那么多,稳中有升(直觉哈,暂时没有数据支撑),之前做博客的意义与现在坚持做博客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消费群体基本没怎么变),只是目前推文、短视频平台盛行,看起来博客是落幕了,可要深入相信,推文、短视频平台的好大一部分用户群体,本身也不是或者是不怎么是博客的消费群体,即时没有推文、短视频平台,他们也不会或者不怎么关注博客的。

我非常赞同北野的观点。内容消费本身就有门槛。以旧社会为例,虽然已经有四大名著这种白话文小说,但普通大众能识字的却不多。所以内容消费以表演为主,戏曲、评书、相声之类的艺术形式非常发达。但同时书籍印刷也比较繁荣,小说、杂文、甚至是古文也大量刊行。应该说这类内容的质量更佳,消费门槛(实文断字)也更高,群体也仅限于读书人。

随着教育水平和科技的发展,大众内容消费经历了曲艺表演、纸媒、广播、电视、图文互联网、多媒体互联网几个阶段。对大众内容消费而言,这基本上是一个相互取代的过程。但也不应该据此就断定文字内容消费会逐渐被淘汰。相反,文字内容消费会不降反增。因为有群体的识字率上去了,对内容有要求的人群也在逐渐扩大。

所以我赞同北野的观点。博客圈子的群体应该是在扩大。只不过增速没有短视频这种大众媒体快,于是给人一种博客在加速衰退的感觉。


  1. https://lehu.in/about.html#更新日志↩︎

  2. https://lehu.in/↩︎